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自然地理 >

三峡库中库的生态红利打造三峡旅游新名片

时间:2017-12-14 15:56:46

三峡“库中库”的生态红利 打造三峡旅游新名片

在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开州区,一到傍晚,众多居民便来到城区的汉丰湖滨湖景观带散步、垂钓、骑行,欣赏“城在湖中、湖在山中”的怡人美景。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大片难以治理的水库消落带。

汉丰湖是三峡库区独具特色的“库中库”,通过在长江支流修建水位调节坝蓄水而成,当地以开州古称“汉丰”名之为“汉丰湖”。水位调节坝常态化蓄水,不但大面积减少了消落带,还赋予了开州相当于两个西湖面积的人工湖,使开州这座三峡新城平添活力和灵气。

面对汉丰湖这颗“三峡明珠”,开州正强力治理水环境、打造环湖旅游带,让其释放更大的生态民生红利。

独具特色的三峡“库中库”

“在县城搬迁后的头几年,一到枯水期,河床就裸露出来,稀泥上很多垃圾,蚊虫苍蝇到处飞。修了拦截坝形成汉丰湖后,你看这么大片清澈湖水,多漂亮!”谈到汉丰湖,正在湖边散步的开州区居民王宏刚自豪地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2016年撤县设区之前,重庆开州区名为开县,是三峡库区很后一个移民迁建县。开县老县城位于长江支流彭溪河两岸,距离长江干流约30公里。三峡蓄水后,滔滔江水回涌,开州形成55.5平方公里的淹没水域面积,老县城全部被淹没,2009年开州大规模的移民搬迁结束。

伴随三峡工程秋冬季节蓄水至175米、春夏季节放水至145米,开州将产生面积约42.78平方公里、落差达30米的消落区,环绕在开州移民新城和多个集镇之中。

由于开县老县城为河谷冲积地带,地势平缓,三峡蓄水后彭溪河流速显著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和稀释扩散能力明显下降。枯水期裸露地面的陆生植物和近岸水生植物快速生长,蓄水淹没后大量植物腐烂,形成严重的内源污染。加上水位消落正值夏季,大片沼泽上的垃圾、腐烂植物在烈日暴晒下,极易滋生蚊蝇、诱发传染病。

为解决消落带给开州新城建设和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批准,在距离开州新城4.5公里的彭溪河下游修建生态水位调节坝。这座水位调节坝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2012年5月下闸蓄水试运行。汉丰湖*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熊森介绍,调节坝正常蓄水位170.28米,校核洪水位172.58米,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在三峡蓄水时,调节坝内外都为175米水位,三峡泄洪时调节坝内仍保持在170米以上水位。从此,开州城区14.48平方公里的消落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内湖的壮美景观。

汉丰湖东西跨度12.51公里,像一条蜿蜒的玉带镶嵌在开州新城之中,同时还形成了湖湾30多个、岛屿41个。汉丰湖群山环绕,湖周围有滨湖湿地、开州举子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等自然与人文景观。

汉丰湖为开州这座西部山区城市带来了一座难得的城中湖,为丰富城镇功能、构建宜居环境提供了广阔空间。开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州正依托三峡“库中库”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力保护湖山环境,加快完善路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三峡库区美丽滨湖宜居城市。

守护汉丰湖一湖清水

保护好汉丰湖一湖清水,是三峡库区生态涵养的重要一环。城区生产生活的高度集中,为汉丰湖生态保护增加了困难。开州区将汉丰湖保护作为提升幸福指数的重点民生工作来抓,一方面大力发展环保型产业,从产业源头上严控污染增量;一方面强化环境治理,缩减污染存量。

开州区发改委副主任高玉桥向记者介绍,根据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要求和三峡库区的产业政策,开州区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等产业一律不上,重点培育新能源、新型建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天然气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集群。同时,依托当地的山区资源,大力发展柑橘、蔬菜、冷水鱼等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体系。

彭溪河上的汉丰湖,既是水库又是河。“坚持源头治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推动水域、陆地保护共同发力,才能保障河库健康。”开州区水务局局长刘沛明说,开州区以治污、治脏、治乱、治浑“四治”工作,力争汉丰湖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目标。

保护汉丰湖的一系列治污举措陆续实施:2015年以来,已整治环汉丰湖排污口97处,直排汉丰湖污水量逐年减少,城区污水日收集量从2014年4.49万吨增加到2016年4.97万吨;通过实施城区雨污管网综合整治、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升级工程,开州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通过三峡后续规划垃圾治理项目的实施,在全区40个镇乡街道配置各型垃圾车161辆、垃圾桶1.7万多个,垃圾收集覆盖全区427个行政村;采取BOT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3个,镇乡街道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除了狠抓实施环境治理外,开州区还完善环保管理和考核机制,安排174个编制、在重庆市率先独立设置乡镇环保所,将环保责任细化到村社区,并对镇乡街道的生态环保工作实行分类考核,环汉丰湖等三个片区的生态环保考核分值在经济社会实绩考核中就达到21分,成为很重要的考核项目之一。

“一整套环保组合拳,让汉丰湖的水质稳定在Ⅲ类。”开州区环保局副局长宋乾立说。

时值枯水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汉丰湖湖边走访时看到,一片片荷塘中,艳红的荷花点缀在翠绿的荷叶之中,与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成趣。熊森告诉记者,这是开州区探索出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模式之一——景观基塘。

熊森介绍说,水位调节坝建好后,汉丰湖水位在170.28米至175米之间涨落,仍有5米的消落带,这些消落带位于城市中心,如果不治理好,同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消落带治理是超大型水利工程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因治理消落带而生的汉丰湖,成为当地政府和一些科研机构研究消落带治理的“试验田”。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当地在汉丰湖消落带用土搭成类似稻田的一块块基塘,种植荷花、菱角、杨柳等耐淹植物,第二年被江水淹没后仍能存活,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结合消落带林泽绿化工程、鸟类生态环境工程、滨湖景观工程,汉丰湖日渐构建出完整的湿地生态链,探索出了一条消落带治理路径。

如今,39万平方米的滨湖园林景观带、300余亩城市景观基塘工程、栽植各类生态树种和景观树种达300余万株,不断改善的生态,让汉丰湖吸引了大量南来过冬的候鸟。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已在汉丰湖畔发现了5种重庆多年没有记录的新鸟类,汉丰湖形成了“冬观水鸟,夏赏荷花”的生态景观,成为全国21个重点建设的*湿地公园之一。

打造三峡旅游新名片

生态的涵养,为开州充分释放汉丰湖的生态民生红利奠定了基础。2014年汉丰湖被评为4A级景区,2015年汉丰湖入选长江三峡30个很佳旅游新景观之一,开州区目前正规划将汉丰湖打造成三峡旅游的又一张名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将汉丰湖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开州加大文旅、体旅融合,汉丰湖相关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在水位调节坝左侧的半岛上,有一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文峰塔遗址。2016年春节,当地在遗址基础上重修了文峰塔,并以清代光绪年间开州有6名举人参与“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修建了古典园林主题公园“举子园”。廊亭水榭相映、草木曲径通幽,让湖光山色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

汉丰湖很大的资源是水,围绕亲水休闲运动主题,举办城市钓鱼对抗赛、国际摩托艇公开赛、渝东北很大的水上乐园动工开建……开州区重点打造汉丰湖系列休闲旅游产品。2016年,汉丰湖景区共接待游客653万人次,同比增长25%,这座三峡“库中库”正为当地的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

汉丰湖的良好生态也让当地民众尝到了发展“甜头”。当地干部表示,尽管在大规模移民迁建结束后,三峡库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受交通区位、自然条件、前期移民搬迁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水平仍相对滞后,脱贫任务繁重。此外,虽然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地方同样要承担三峡库区高标准的环保要求,面临发展与保护双重压力。

受访干部介绍,开州区作为有近170万人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境内众多流域汇集到汉丰湖,既要严格控制发展带来的新污染,又要大量削减汉丰湖流域上百万人的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环保面临诸多困难。如,一些乡镇污水收集管网不够完善,影响污水设施运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费用很难收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本高,区级财政负担重等。

当地干部认为,应加大对三峡库区集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以及运行管理的支持力度,分片区建立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场,通过税收、补贴鼓励使用有机肥,统筹布局污染小、产值高的新兴产业,以破解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促进当地自然资产增值,带动群众增收。

(责任编辑:重庆 牟薛霖)

------分隔线----------------------------